皮膚科  王修含 醫師

  杜鵑花酸(azelaic acid)是皮膚科用於青春痘、粉刺、毛孔粗大、美白淡斑、酒糟之常用藥物,大多設計為藥膏劑型,亦有人添加類似物於保養品中。杜鵑花酸亦可稱為「壬二酸」,但與杜鵑花(azalea)無關,只因兩者的英文拼法相近,故有此中文譯名。

  杜鵑花酸是極弱的酸,其酸度比醋酸還弱。杜鵑花酸具有多種效果,包括溶解角質、治療粉刺、美白、抗發炎、抑制細菌、抗黴菌、抗腫瘤的能力。

  與可能造成畸胎的A酸相比較,杜鵑花酸並無致畸胎性(non-teratogenic),亦無致突變性,因此孕婦亦可使用。此外,杜鵑花酸也不會造成光敏感性,適合白天塗抹;它也不會造成細菌的抗藥性,所以可長期使用。杜鵑花酸在使用初期,可能會出現刺癢、泛紅的現象,此與其酸性有關,一般在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後(例如2-3週,視個人膚況而定),這些刺激性的反應會逐漸緩解。

杜鵑花酸的各種治療效果分述如下:

1. 溶解角質、治療粉刺

皮膚在塗抹杜鵑花酸之後,若進行皮膚切片,在電子顯微鏡之下,可發現表皮細胞內的透明角質顆粒(keratohyalin granules)與絲聚合蛋白(filaggrin)皆會減少,而且角質層厚度可降低。因此濃度20%的外用杜鵑花酸,具有治療青春痘(痤瘡)的效果,可使表皮的角化正常化,抑制表皮層角化,溶解角質與粉刺,可防止粉刺形成,並對毛孔粗大有改善能力。

2. 美白

杜鵑花酸亦有美白的功能,它為酪胺酸酶(tyrosinase)的競爭性抑制物(competitive inhibitor),可減少皮膚內部自由基的產生,亦可抑制DNA合成與粒線體酵素的活性,進而阻斷黑色素細胞的過度活化,因此可用於治療肝斑、雀斑、色素沉著等。

外用杜鵑花酸的美白效果,會選擇性地抑制不正常的黑色素細胞,但並不會影響正常的黑色素細胞,因此適合用於處理青春痘發炎後產生的色素沉澱。

曾有研究(Int J Dermatol. 1991 Dec;30(12):893-5.)指出,用於治療肝斑時,20%杜鵑花酸的效果優於2%的對苯二酚。另一個研究(Acta Derm Venereol Suppl (Stockh). 1989;143:58-61.)則顯示,20%杜鵑花酸與4%對苯二酚(hydroquinone)的效果相當,但杜鵑花酸不會出現對苯二酚的副作用,例如過敏、赭色症(ochronosis)、潛在致癌性等。

3. 抗發炎

杜鵑花酸可抑制細胞氧化代謝,減少O2-OH·與H2O2等活性氧化物質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的產生,這種清除自由基(free radicals)的能力,有抗發炎的效果,因此適合用於治療青春痘與酒糟(rosacea)

4. 抑制細菌

杜鵑花酸可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,對於痤瘡桿菌(Propionibacterium acnes)與表皮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)具有抗菌效果,可用於治療青春痘(痤瘡),在較高的濃度與較酸的環境中,這種抑菌效果會較佳。

5. 抑制黴菌

曾有實驗發現(Dermatology. 1993;186(1):55-8.),當pH值介於4.85.5之間時,不同濃度的杜鵑花酸,對多種黴菌可產生抑制生長的效果,這些黴菌包括皮癬菌(dermatophytes)、小帚樣黴菌(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)、皮屑芽胞菌(Pityrosporum ovale)、禿髮念珠菌(Candida glabrata)

6. 治療惡性黑色素腫瘤

由於杜鵑花酸具有抑制黑色素細胞的功能,因此其20%之外用劑型亦可用於輔助治療惡性黑痣黑色素瘤(lentigo maligna melanoma),但不建議做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方法,只能做為輔助或替代性治療(Int J Clin Pract. 2002 Jan-Feb;56(1):68-9.)

相關資料~~~http://www.taiwanlaser.com/skin_disease/drug_skin.htm

強力推薦~

貝菈絲 No5 再生煥采霜

淨化毛囊、潔淨毛孔,淡化擠壓後的瘀痕。改善皮脂漏現象,可天天使用,強化皮膚張力、彈力、改善組織並激發凹痕復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L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