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肥胖永遠不是福

 「現代人大部份疾病都和肥胖有關,」詹鼎正醫師指出,他常苦口婆心要來看診的老人家減重。而肥胖不只會致病,「胖起來更容易老,」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王銘富指出,老化和血液循環息息相關,胖的人血管中性脂肪多、膽固醇高,影響代謝功能,心臟也必須花更大力量運送血液,「絕對會老很快,」他認為,日本相撲選手多半壽命不長,也是肥胖影響健康的證明。

當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4以上,女性體脂肪大於25%、男性體脂肪大於30%,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、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時,別再安慰自己只是多吃了幾口宵夜,而必須認真諮詢專家,開始減重計劃。

2.沙發馬鈴薯長贅肉也長皺紋

運動能增加骨質密度,強化肌力、避免肌肉萎縮,降低受傷風險,讓日常動作更靈活,提升中高齡人的生活品質。

研究也發現,運動幾乎是最佳的青春處方,有助生長激素、DHEA分泌,加上紓解壓力,改善睡眠品質的效果。

不過太激烈的運動,反而容易受傷、可能縮短壽命,尤其健康已有狀況的人,應先諮詢醫生。

最好的抗衰老運動組合是:有氧運動+肌力訓練+伸展體操,例如:健走、慢跑、游泳、自行車、高爾夫球+仰臥起坐、引體向上、伏地挺身+柔軟操、瑜伽。

40歲以上的人,建議採取輕度的有氧運動(一週4天,一次30分鐘,盡可能一日兩次),大概保持可以邊運動邊說話,一分鐘心跳數在120下之內+肌力訓練(一週2回,一次20分鐘),最好各部位能均衡鍛鍊到+伸展操(每天10~15分)起床、睡前時做。

3.壓力悲觀會短命

人面對壓力時,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類固醇,供應反應或逃跑所需的體力,但同時也會傷害器官。

人年紀愈大,除了抵禦皮質類固醇的能力變差,重大壓力還會干擾生長激素分泌,也是促進老化的原因之一,潘世斌醫師解釋。

因此學習放鬆、壓力調適是不老族必備的功課,例如:

.一週最少運動3次。

.不依賴食物、酒精或藥物減輕壓力。

.與家人、朋友談心。

.每天最少一餐吃熱食。

.少喝咖啡因飲料。

.練習冥想、放鬆;學瑜伽或太極拳。

.欣賞有趣的電影,放聲大笑。

.定期接受健康檢查。

而據美國耶魯大學的大型研究顯示,保持樂觀生活態度的人,平均壽命可增加7.5歲。因為他們在遭受壓力時,能夠迅速轉換心情,減輕傷害。

樂觀的人至少有兩點可以學習:

(1)保持活躍的人際接觸。每週有一次以上社交活動,有助大腦靈活,預防心臟病發,活得也比較久。

(2)常懷感恩的心。研究指出,經常寫下自己感謝的人事物,能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,也更滿意自己的生活。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頻率記錄,但千萬別當成苦差事。

0702.jpg - 日誌用相簿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L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